11月23日,由山东计算机学会机器人专委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岛天聚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2019)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教学平台师资培训班在我校召开。来自省属7家高校的15名专业老师参加了培训会议。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宁玉富主持。

本次培训会邀请山东计算机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副秘书长、青岛科技大学马兴录副教授和青岛科技大学刘扬博士,分别就有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和机器人创新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在培训中,马兴录老师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教学平台。他指出,创新教学平台采用机器人贯穿式教学平台理念,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知识融入到计算机类课程中,培养相关创新型人才,是适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要求、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创新性教学平台。他希望,在机器人专委会组织指导下,能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机器人教学平台的建设中,开发出更为多样的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刘扬博士以QUST-IC-02型青科智能小车为主要载体,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基于智能小车的机器人图形化编程、Python及C/C++的编程,现场演示完成智能小车迷宫导航挑战任务,并与大家分享了机器人编程是如何应用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以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加入机器人教学的研究团队中来,为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教学改革、促进相关专业课程有序融合开展建言献策。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人员表示,将智能机器人编程应用到计算机通识教育以及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大胆革新,对于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培训会是信息工程学院贯彻实施学校“一强化,两拓展”战略的措施之一,对于实现计算机相关专业软硬件课程知识贯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贯通、推动省内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校开展专业工程认证工作以及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鉴。
据悉,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从2013年开始探索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试点、设备自主研发、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面措施打造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于2019年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全省相关专业的工程认证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