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工青年带你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八一纪念馆

作者:马瑜       编辑:马瑜       复审:       终审:王黎峰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1-05-15 10:53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信工青年知党爱党,鼓励同学们在爱国奋斗中找到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信息工程学院五一期间,组织“青年团员-打卡红色教育基地”主题活动,青年学子通过游览红色教育基地,传承五四青年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新青年。

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胡明聪来到八一纪念馆。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人在九江举行谈话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作了分析,首次提出“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建议。据李立三回忆:当时会上大家认为张发奎态度日益犹豫与右倾,原定的依靠张发奎回广东的计划很难成功。如果不当机立断发动起义的话,我们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有被武汉汪精卫集团包围消灭的危险。因此,会议决定抛弃联合张发奎的政策,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会后,李立三、邓中夏、聂荣臻等人,立即前往庐山向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庭和张太雷、瞿秋白等人汇报。瞿秋白等听后表示完全同意举行南昌暴动。大家一致请瞿秋白立即赶回武汉向中央报告,并请中央尽快讨论决定起义事宜。

中共中央选择在南昌举行起义,可以说是审时度势,分析和综合了南昌各方面的有利因素。7月中旬,在“东征讨蒋”的旗帜下,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叶挺、贺龙部队已到达九江地区。此时,汪精卫集团加紧在军中进行“清共”活动。在这种危急形势下,如不当机立断,迅速就近在南昌发动起义,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就有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当时,南昌城中守敌只有6000多人,起义部队人数2万多人,兵力上占有优势,在南昌起义胜利的把握比较大。20世纪20年代的南昌交通不便利,只有一条南浔铁路,起义后敌军增援难以及时赶到;南昌工农运动高涨,有着非常坚实的革命基础。这都是当时起义选择在南昌发动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推动同学们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而且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以史为鉴,方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知史明智,方能扛起时代大任,勇担历史重担。相信同学们会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努力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