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引领广大青年传承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在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通过"理论铸魂、实践赋能、品牌培育"三大行动,创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校园绽放璀璨光芒
思想铸魂:深研雷锋精神,赓续精神血脉
3月10日,信息工程学院各团支部积极响应号召,紧扣“赓续雷锋志,争当追‘锋’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各团支部创新传承方式,充分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院团支部创新方式,探索新颖学习路径,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各团支部开展雷锋主题团日活动,分享《雷锋日记》里的暖心事迹,让同学们直观看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推动学雷锋活动蔚然成风,帮助同学们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身感受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活动成效显著,同学们表示将在专业学习中发扬钻研精神,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贡献青春力量。真切感受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非凡价值。

科技惠民:专业赋能社区,共筑温暖家园
(一)专业赋能社区,共筑温暖家园
3月6日,信息工程学院“IT精灵志愿服务协会”组织10余名学生志愿者走进华夏山青社区,开展"科技惠民"义务维修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以专业为依托,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在智能设备使用中“急难愁盼”问题及设备问题,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设立了电脑维修、小电器检修、网络优化、智能设备使用指导等多个服务专区。针对老年人群体普遍反映的"数字鸿沟"问题,志愿者们特别开设"银龄课堂",手把手教授智能手机操作、反诈软件安装等实用技能。据统计,活动累计维修电脑、小家电等设备30余台,解决网络问题10余个,服务社区居民100余人次。
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搭建了校地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实现了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的双赢。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IT精灵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定期开展科技惠民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发展,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专业聚力民生,同绘温情家园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3月27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志愿者赴唐王镇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助力“博洋九号薄皮甜瓜”和“世嘉2K西瓜”销售,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新路径。
活动前,志愿者深入农户调研,梳理产品种植流程、品质优势及市场定位,编写直播脚本并反复试播优化。直播中,团队分两组协作:一组结合产品营养特性、食用场景及唐王镇人文风光进行生动讲解,另一组实时监控流量数据与用户互动,动态调整策略。针对观众关注的“售后保障”“储存技巧”等问题,志愿者逐一解答,增强消费信任。
通过直播助农活动累计吸引观众逾2000人次,不仅有效推广了当地农特产品,更帮助缓解了滞销难题。参与农户反馈称:"直播模式显著提升了产品曝光度,如今瓜果销路更广了。"活动结束后,团队系统梳理直播带货运作模式,与农户共同研讨优化后续帮扶方案,并拍摄集体影像记录合作成果。
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典范,既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也提升了学生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下一步,学院将联合地方构建“数字助农”长效机制,开发电商培训课程,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以青年智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领航:智慧服务惠民生
(一)智慧服务聚英才青春力量兴泉城
3月20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2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中国・济南第三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打造“智慧服务+精准对接”模式。团队分设智能导览、数据管理、技术保障三大模块,开发人才信息扫码系统,实现3万职位信息高效匹配,服务800余名人才,处理咨询1200余条,提升大会效率50%。
此次活动既强化了学生数字化实践能力,又为济南人才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信工智慧服务”品牌,探索构建人才招引数字化服务体系,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二)智绘书香新时代青春志愿展风采
3月25日,信息工程学院40名志愿者参与2025山东新华馆配会服务工作。志愿者运用图书信息扫码枪实现"一对一"精准导览,实时同步书籍数据至云端平台,累计服务120余人次,匹配书目近万册,显著提升展会效率。
活动创新“专业+实践”服务模式,既强化了学生数字化服务能力,又为图书采购提供了数据支持。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专业建设”融合,打造专业化、可持续的志愿服务品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权益护航:师生围坐解疑难
3月20日,学院组织开展了“倾听心声 共话成长”-师生下午茶活动。同学们就食堂餐饮质量、宿舍设施维护、自习室开放时间等生活服务问题畅所欲言,同时也就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安排、学科竞赛指导等学业发展问题提出建议。与会老师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给予答复,对需要协调的事项承诺限期反馈,对建设性意见纳入学院工作改进计划。
据悉,本次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28条,现场解决15条,其余问题均已建立台账并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

生态共建:双轮同时守护绿色校园
(一)“植” 此青绿,点亮山青
3月12日,我校举办“植此青绿 共筑未来”植树主题活动,我院承办此项活动,校领导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活动现场师生协作,挥锹培土、围堰灌溉,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校领导与志愿者亲切交流,强调植树既是播种希望,更是践行责任,勉励师生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实践者。活动创新设置"解忧树洞"环节,收集百余张绿色心愿卡。本次活动作为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的一部分,以“绿动π计划”为依托,将绿色理念融入育人实践,旨在凝聚师生合力,为建设文明、美丽山青增绿添彩。


(二)美化行动焕新颜,感恩传递润心田
3月15日至16日,学院开展“青年志愿显担当,山青情暖共筑梦”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感恩致敬”和“校园美化”两大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传递校园温情。
3月15日,“感恩致敬”活动温情启幕。30余名志愿者分成多个小组,带着精心准备的感谢卡,走访校园各处服务岗位。“阿姨,您辛苦了!”、“师傅,谢谢您的守护!”——志愿者们向食堂工作人员、宿管阿姨、门卫保安等一线工作者送上真挚的问候与温暖的拥抱。一位宿管阿姨感动地说:“同学们的这份心意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次日,“校园美化”活动如火如荼展开。50余名志愿者兵分三路分别进行电动车摆放、智慧教室清洁、东西操场清扫活动,活动过程中,不少路过的师生也自发加入,共同为美化校园贡献力量。

(三)绿色行动美校园,环保理念育英才
3月21日至25日组织开展了“青春践行环保,共建绿色校园”生态节日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3月23日,“点滴节约,你我同行”节水宣传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志愿者们创新宣传方式,不仅在校园各洗手池张贴了精心设计的节水标语贴纸,还在食堂、教学楼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了互动式节水宣传展板,营造了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3月21日至25日举办的“低碳生活创意秀”主题活动获得了热烈反响。活动共收到来自各年级学生的手抄报作品104份、手工艺品15件。参赛作品紧扣低碳环保主题,既有展现生态平衡的手绘海报,也有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实用生活用品。



成长护航:双轨并行助力青春启航
3月,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成长助力:学业就业双护航行动”。3月9日,就业服务部组织学生收看教育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3月13日,就业服务部组织学生参加考研规划讲座,活动发扬了好学争先的学风,有效激活学生备考动能,为学院下一步着眼长效育人机制建设奠定基础。3月18日,创新创业与社团活动指导中心举办“学业护航・就业领航”朋辈经验分享活动,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张芳菡和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唐美娜在线上分享学习方法与应对学业难题的策略,为24级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促进跨年级交流。两项活动分别在职业规划和学业提升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爱心传递:微心愿点亮校园温度
3月18-21日,学院在南、北苑之间举办“点亮微心愿,传递校园情”主题活动,搭建起同学间互助友爱的暖心桥梁。
活动现场设置心愿墙和祝福角,同学们可以自由发布学习、生活方面的小心愿,或写下对他人的暖心祝福。活动期间,累计收到心愿卡326张,其中289个心愿被热心同学认领实现。志愿者们全程维持秩序,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温暖传递。此次活动负责学生表示,这样的暖心互动将持续开展,让互助友爱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信息工程学院以“理论铸魂、实践赋能、品牌培育”三维联动,构建“传承-实践-创新”的学雷锋长效机制。通过思想淬炼、专业服务、生态共建、成长护航、爱心传递五大工程,既让雷锋精神焕发时代活力,更培育出“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青春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青年担当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