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耕耘实践沃土|信息工程学院顺利完成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任文欣       编辑:马瑜       复审:马骋       终审:孟祥佳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31 12:13      ;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文化润校、服务荣校”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同学、同研、同讲、同行”,2024年暑期,信息工程学院派出50余支队伍深入山东各地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激励信工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

战略领航,筑基高效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学校社会实践相关工作要求,信息工程学院结合自身特色与各地需求,汲取历年实践精髓,精准聚焦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及脱贫攻坚等关键领域,明确社会实践的任务导向与队伍配置。通过自荐选拔与严格面试的双重筛选,依据团队特性匹配最合适的负责人与成员,构建起一支支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实践精兵。这支由师生共筑的队伍,满怀激情与专业知识,深入山东各地开展实践探索,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还促进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上下一心、高效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树立了典范。

思想淬炼,拓深理想信念教育新维度

暑假期间,学院多支队伍踏足齐鲁大地,遍访山东爱国主义教育圣地,以沉浸式参观学习为媒,聆听历史回响,感悟先辈遗志,不仅自身沐浴于浓厚的爱国情怀之中,更化身爱国知识的传播者,向当地民众播撒红色种子,共筑精神家园,让爱国教育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一群怀揣理想的学子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基层治理的细微需求与挑战。他们不仅参与政策落实,更主动倾听民众心声,用实际行动回应基层关切,深刻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与发展的坚实桥梁。

学子们心怀家国,深入基层,以青春之名,践行时代担当。以青春视角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不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更以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他们以生动语言,将创新理论化春雨,滋养基层心田,确保党声落地生根,理论深入人心。此行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心灵洗礼。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子们对社会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专业赋能,开辟人才培养创新航道

为全面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完善社会实践形式,帮助大学生与社会工作接轨,学院精心策划并组建四支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伍,围绕“直播助农、下乡支教、理论宣讲、支教特教”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穿梭于乡村之间,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的价值与梦想。

在直播助农的舞台上,他们化身乡村振兴的“网红推手”,将苹果的鲜甜、地瓜粉的醇香以及独具风情的乡镇民宿,通过镜头生动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为当地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助力其跨越地域界限,实现品牌“出圈”,绽放璀璨光彩;

在特殊教育的田野上,他们重返校园,以爱之名站上讲台,用知识的光芒温暖“星星的孩子”,为这些特殊的心灵世界点亮希望的灯塔,精心绘制出一幅幅关于成长与梦想的美丽画卷,让爱与关怀在无声中传递。同时,依托专业所长,他们深入农村,化身“科技使者”,为老人们修复手机、电脑及各类家用电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并耐心传授反诈知识,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彰显了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时代风貌。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与实践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路径,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服务社会,彰显青年责任担当新高度

学院积极拓展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实践合作网络,与分别于莱阳、海阳、莱州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在莱州市郭家店党校挂牌青马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通过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学院师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下一步,学院将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与更多地区携手并进,搭建起跨区域、跨行业的党建交流平台,促进党建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

2024年暑假,学院共有400余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院收到了来自莱州特殊教育学院的感谢信,彰显了学院在实践育人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创新方法,拓展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育人体系。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锻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工智慧”。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