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共育时代工匠”交流座谈会

作者:焦杰       编辑:马瑜       复审:       终审:王黎峰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12 00:17      ;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认真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5月9日,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共育时代工匠”校企交流座谈会。济钢众电集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京巨,山东济钢众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工、“全国劳动模范”姜和信,莒南县驻济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高维武、副书记徐明宇等应邀出席座谈会。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骋、组织员曲蓉蓉、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

 

马骋首先对王京巨等一行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并对济钢众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些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表示,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济钢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在推动省市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济钢力量”。随后他对学院发展历史、专业建设情况、师资队伍、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进行了全面介绍,重点介绍了学院各专业的学生情况和就业前景。表示校企双方合作空间广、合作潜力大,希望以此次“弘扬劳模精神、共育时代工匠”座谈会为契机,深化合作力度、拓宽合作层面、实现校企双赢。

 

王京巨表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职于山东济钢众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我校2018级电子信息专业校友施鑫炜勤奋肯学,踏实扎根工作一线,以实实在在的表现获得单位认可。随后他围绕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时代工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抓好“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这一载体,建立健全轮岗实习模式。在前期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借助实习实训期、寒暑期社会实践等重要时间节点为企业职工和学校学生相互学、学不同、共进步、促成长提供平台;二是牢牢用好“导师学徒制”这一制度,助力推进优秀毕业生培育。树立“实习+就业”的系统性思维,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成长型思维”,深化毕业生对岗位实习的认知,通过学导师,学技艺、学精神、学品质,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德技双修的优秀学员,实现就业“加码”。以高质量实习促进高质量就业;三是全面利用好“资源共享”这一模式,创新校企协同发展新路径。依托学校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企业项目产品设计、研发、实践、应用全过程,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器”、创新校企协同发展“新路子”、突破产教融合“深壁垒”、构建人才培养“新矩阵”。

高维武介绍了莒南县驻济流动党员党委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莒南县驻济流动党员党委成立以来,不断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扎实开展“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等各项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持续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打牢红色烙印。随后他对自己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展开具体介绍,对企业的招聘岗位及工作职责作出细致说明,希望能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吸纳更多与公司前景规划同频共振的优秀学子。

随后三方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党建共建协议、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就业实习见习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座谈,希望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强化交流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和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就业育人工作思路。接下来,学院将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知悉、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形势和专业导向,听取、分析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扎实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