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物华休,又是一年毕业季。为顺利推进2022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厚植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信息工程学院秉持着“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学生工作原则,打造“温情”毕业季系列活动,在毕业生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情系母校、感恩师长、坚定理想、奋斗报国。
最后一堂思政课信仰的感召
6月4日,信息工程学院在笃行楼举办“2022届毕业生最后一堂思政课”活动,学院班子成员走进毕业生班级,以“润物无声”的寄语为毕业生送上最后一堂思政课。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宁玉富寄语毕业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风云变换的国际形势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己干出来。作为工科学子,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勇闯“无人区”、争坐“头班车”。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断发扬工匠精神,做实干的排头兵。要坚定“读万卷书”的志向,葆有“行万里路”的气魄,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学院党委书记王黎峰寄语毕业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每名青年学子都应当成为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承担并完成使命任务。希望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骋寄语毕业生:《礼记‧曲礼上》有云:“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希望同学们以修身养德为舵盘,坚实打好人生底色,完善人格、涵养道德。疫情期间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勇敢有担当的90后、00后们,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样的代际传递,才得以生生不息,我希望同学们不仅是生命的延续,青春的延续,更要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勇敢、善良、责任与爱持续发扬,走出校园后能永怀爱国之志,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永怀敬业之责,尊重职业,担起责任;永怀诚信之心,待人以诚,敬事而信;永怀友善之情,与人为善,和睦友好。
毕业生主题班会送上“暖心毕业礼”
相逢始于金秋,终于盛夏。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团队,精心策划毕业生主题班会,营造温暖的毕业氛围,为毕业生送上温情关怀,希望毕业生在满是书香气的校园里,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学历证明,更是未来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可以亮出的底气。“师弟师妹”绘出“我们的青春不散场”主题板报,用心画出真挚的祝福。收集“师哥师姐”18年入学时的影像,制作“还记得18年的夏天嘛?”微视频,帧帧透着珍藏的祝福。辅导员为毕业生定制专属钥匙扣 ,送去盛夏的第一束鲜花,希望毕业生将四年的青春回忆“扣”在心铉,向阳而生。
温情相伴,共话离别。毕业生在板报签名墙处签名,对着镜头挥手,道出“山青再见”,他们的眼眸中闪着不舍;辅导员、班主任对着镜头说出“同学们,山青‘再见’”,让大学四年时光定格在这一瞬间,寄托着母校对毕业生的祝福和期盼,这一刻毕业生为大学四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致敬毕业季,前路以梦为马,来日不负韶华。毕业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学院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为毕业生打造“温情”毕业季,氛围格外温馨。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望2022届毕业生理好思绪,背起行囊,带着嘱托和祝福,踏上新的征程,让闪闪发光的青春照亮奋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