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应用型课程建设研讨会

作者:马瑜       编辑:马瑜       复审:       终审:王黎峰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1-07-08 12:43      ;


为了加快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打造一批彰显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应用型课程,7月7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承担编程语言授课的教师共16人齐聚躬行楼701,就语言类课程结合智能小车开展课程改革展开研讨。

智能小车作为编程语言的载体,支持计算机类专业从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比如C语言)的程序设计到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直到毕业设计),是能说话会走动可以操控的计算机。将生动直观的智能小车引入课堂,代替传统实验设备(普通电脑),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讨会开始,年轻教师黄昭县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智能小车的硬件组成、基本结构和原理,并现场演示了智能小车的简单操作,使大家对智能小车的硬件有了初步了解。随后,黄老师介绍了智能小车的语言开发环境,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介绍了编程、上传及编译、运行的步骤。最后,在实验室地面上贴上黑线,黄老师用C语言编程演示了小车巡黑线功能。这个实验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老师们纷纷离开座位,观察智能小车的运动轨迹、方向,并对其他编程语言如Python语言、Java语言、Android语言如何控制小车实现移动、测温、图像处理等功能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持续了约50分钟,研讨会即将结束时,大家仍然意犹未尽。

根据学院安排,为了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老师们把智能小车“带回家”,逐步熟悉小车的使用方法。从下学期开始,所有的编程类实验课程至少结合智能小车功能实现设计一个实验案例。随着老师们对智能小车越来越熟悉,智能小车也逐步被引入到更多课程,带给信工学子更多与智能小车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在不断的编写、调试和运行代码过程中,越来越娴熟的驾驭智能小车各项功能,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推动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页面